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湖泊沉积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沈小雪, 唐丽丽, 杜杰, 蒋先逞豪, 邱国玉,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9 (6): 951-96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3.068
摘要125)   HTML    PDF(pc) (10822KB)(53)    收藏
选择“8.8”大地震后(2020年6月)震损物源输入程度有差异的箭竹海和犀牛海, 基于同位素定年法分析湖泊沉积速率, 通过分析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垂直变化特征及其与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阐明影响九寨沟湖泊沉积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结果表明, 从 1900年左右至2020年, 箭竹海和犀牛海的沉积速率分别约为0.32和0.44 cm/a。环境指标(粒度组成、总碳、总氮、总磷和碳酸盐含量)在沉积物表层(0~10 cm)的垂直分布特征表现为210Pbex比活度显著增加, 沉积物粒径偏大, 总碳、总氮和碳酸钙富集, 且垂直变动剧烈。同时, 受震损物源影响明显的箭竹海表层沉积物扰动深度更大。研究结果揭示, “8.8”大地震导致的地灾松散物源大量入湖, 短期内迅速加剧湖泊泥沙淤积, 其深层垂直分布特征记录了森林砍伐、不合理排放以及环境保护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长期缓慢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近四十年来中国大陆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措施的生态效益分析
黄凡非, 唐丽丽,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9 (5): 813-822.   DOI: 10.13209/j.0479-8023.2023.046
摘要269)   HTML    PDF(pc) (1125KB)(135)    收藏
对近40年来中国大陆红树林的面积、碳储量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剖析, 系统地评估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措施的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 在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措施的实施下, 相较于开发前1970年代的4.88万公顷, 1980—2000年红树林面积减少到约1.86万公顷, 同时红树林碳储量由45.7 Mt CO2e 减至15.4 Mt CO2e; 2000—2020年间红树林的恢复力度加大, 2020年已恢复至2.8万公顷, 同时碳储量增加至24.1 Mt CO2e, 但是滞后于面积的恢复; 1980—2000年, 中国大陆原生真红树的物种数量未减少, 但种群规模受到较大的影响, 物种濒危状况严重, 现有的28种真红树(包括从国外引种的拉关木和无瓣海桑)中, 有15种不同程度地濒危; 2000—2020年, 虽然恢复力度加大, 但濒危状况未得到显著的改善。基于研究结果, 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恢复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海陆交错带红树植物药用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对策
王羚郦, 张昕, 王健松, 沈小雪, 唐丽丽,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9 (4): 704-718.   DOI: 10.13209/j.0479-8023.2023.041
摘要306)   HTML    PDF(pc) (971KB)(89)    收藏
对近50年来中国药用红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效研究进行归纳和评述。2000年以后, 药用红树植物的研究数量呈指数增加, 其中对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的关注度最高。目前已证实药用红树植物有27种, 其药用成分主要包括萜类、黄酮类、甾体类、醌类、糖类、苯丙素类和生物碱类。大多数药用红树植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以及抗炎作用, 部分红树植物具有独特的药效, 如抗抑郁和抗阿兹海默症等。已有研究集中在红树植物药效方面, 药理机制尚待解译。最后, 针对中国药用红树植物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基于WebGIS的红树林生态管理在线系统
张志,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9 (4): 602-608.   DOI: 10.13209/j.0479-8023.2023.042
摘要190)   HTML    PDF(pc) (27723KB)(83)    收藏
针对红树林生态数据日常管理及应用的需要, 基于NodeJS的Express框架、Leaflet地图库、MySQL数据库和GeoServer平台, 开发一套高效便捷的轻量级红树林生态管理在线系统。该系统集成了GIS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 可以实现对红树林地面调查大数据的收集、统一、共享及可视化展示。将该系统应用于福田红树林, 分析主要虫害的爆发情况和相对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 实验区和核心区虫害较轻, 缓冲区虫害较严重; 核心区红树林健康状况相对优于缓冲区和实验区。因此, 该系统可为红树林的生态保护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支持, 有助于提高红树林保护部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城市红树林表层沉积物微量金属的环境质量矿物学分析
关淳雅, 李瑞利, 王茜, 郭文潇, 沈小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8 (6): 1091-110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2.101
摘要697)   HTML    PDF(pc) (655KB)(126)    收藏
选择深圳市福田、坝光、沙井和西乡4个典型样地, 测定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的矿物组分和微量金属元素含量, 采用矿物学评价体系探究矿物组成对微量金属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 深圳城市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 样地间存在差异; 沙井红树林微量金属污染最严重, 西乡和福田红树林次之, 坝光红树林污染程度最轻, 多种微量金属的富集受到人类活动影响; 微量金属的富集与沉积物矿物组分相关, 石膏和黏土矿物具有较高的微量金属富集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深圳湾困难立地红树林修复技术与应用研究
宋雪, 王辉, 石建娅, 王旭光, 沈小雪,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8 (5): 929-936.   DOI: 10.13209/j.0479-8023.2022.077
摘要455)   HTML    PDF(pc) (13167KB)(183)    收藏
采用3种技术手段(空心砖、定制竹篓I和定制竹篓II), 于2016年在深圳湾开展困难立地条件下的红树林修复试验, 并于4年后从定植技术、经济成本、红树植物种群特征和沉积环境质量方面评价修复效果, 得到如下结果。1) 3种技术手段均能成功地修复桐花树种群, 修复后桐花树的保存率超过87%; 2) 空心砖组的成本低于定制竹篓I组和定制竹篓II组; 3) 红树林种植区沉积物有机质(TOC)和总磷(TP)显著高于裸滩区, 说明红树林能够促进对有机物和磷的截留, 降低其向近海海洋环境逸散的风险。评价结果证明, 采用空心砖、定制竹篓I 和定制竹篓II等技术手段, 能够在深圳湾困难立地成功修复红树林。综合考虑修复效果和经济成本, 建议采用空心砖技术手段对困难立地条件下的红树林进行修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发展现状及对策
李瑞利, 杨芳, 王辉, 王文卿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8 (5): 916-928.   DOI: 10.13209/j.0479-8023.2022.079
摘要632)   HTML    PDF(pc) (690KB)(250)    收藏
回顾近20年来中国对红树林的保护以及通过人工造林进行恢复的情况, 梳理我国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相关标准, 厘清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 提出如下相应的建议与对策。1) 应结合国家碳中和战略及红树林保护与恢复规划目标, 制定完善的红树林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体系规划, 加快相关国家标准的出台; 2) 在编制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相关标准的同时, 应注重红树林固碳能力和增汇效应的提高; 3) 建议制定退塘还林相关标准, 填补国内空白; 4) 应充分落实“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修复原则, 重视并加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标准的技术细节制定; 5)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应由红树林研究专业机构及专家深度参与, 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红树植物耐盐–耐淹性的荟萃分析及其应用对策
江鎞倩, 李瑞利, 沈小雪, 张志, 张月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8 (4): 687-699.   DOI: 10.13209/j.0479-8023.2022.062
摘要639)   HTML    PDF(pc) (1269KB)(196)    收藏
基于盐度和潮汐淹水对红树植物筛选和定植的重要作用, 选择5种中国造林工程中常用的红树植物, 采用文献检索和荟萃分析方法, 探究其耐盐–耐淹性。结果表明: 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的耐盐–耐淹性最强 , 能 够 生 长 于 高 盐 度 (40‰)和 长 时 间 淹 水 (16 h/d)环 境 中 ; 秋 茄 (Kandelia obovata)和 桐 花 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具 有 较 强 的 耐 盐 –耐 淹 性 , 能 够 生 长 于 中 盐 度 (30‰)和 较 长 时 间 淹 水 (12 h/d)环 境 中 ; 木 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的耐盐性较低, 能够生长于低盐度(20‰)环境中, 前者可种植在较长时间淹水(12 h/d)区域; 超过单一盐度或淹水胁迫耐受限度时, 复合胁迫会降低红树植物的耐受性; 在实际造林应用中, 白骨壤、秋茄和桐花树具有较强的耐盐–耐淹性, 适合中国南部沿海的红树林宜林地。最后, 提出相应的工程应用对策, 可为中国红树林的精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游客呼吸与九寨沟钙华景观退化的相关性探究
邱国玉, 向皎, 鄢春华, 秦龙君, 毛鹏, 熊博文, 李瑞利, 唐亚, 杜杰, 乔雪, 沈小雪, 石聪, 蒋先逞豪, 陈挚, 石喆, 黄樱, 丁俊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8 (2): 291-296.   DOI: 10.13209/j.0479-8023.2021.125
摘要559)   HTML    PDF(pc) (22584KB)(139)    收藏
在全球CO2持续升高背景下, 游客的CO2排放导致热门景点周围的大气CO2升高速度远远大于全球平均CO2升高速度。针对这一问题, 基于涡度相关系统, 对九寨沟树正寨犀牛湖区域进行长期CO2浓度监测, 结合年均径流量和基于CO2浓度得到的钙华(CaCO3)损失速率, 估算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钙华年损失量, 探究钙华退化的机理。结果表明, 游客呼吸可进一步升高CO2, 升幅可达250~300 μL/L, 导致水体的CaCO3损失率增加18%~21%。全球和局地CO2升高的叠加效应是导致以钙华景观为主的九寨沟钙华消失和环境退化的关键要因, 游客的CO2排放的确在毁坏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景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城市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矿物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
王茜, 沈小雪, 曹烨,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8 (2): 282-29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1.119
摘要562)   HTML    PDF(pc) (732KB)(104)    收藏
以深圳城市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矿物组分和理化性质, 探究其矿物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的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16.5%~73.5%)和石英(22.0%~81.2%)为主, 随着深度增加, 不同样地的沉积物中钾长石、黄铁矿和石盐等矿物含量存在差异; 2) 表层沉积物中, 黏土矿物主要为伊蒙混层矿物(44%~76%)、高岭石(0%~40%)、绿泥石(0%~24%)和伊利石(2%~21%), 以伊蒙混层矿物为主; 3) 不同深度的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成与表层沉积物基本上一致, 与沿海区域没有植被的珠江口和大亚湾等地的沉积物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矿物组成主要受盐度、总硫(TS)和总有机碳(TOC)影响, 其黏土矿物组成则主要受pH值、盐度、TOC和沉积物粒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海岸带红树林范围与种类识别精度的荟萃分析
沈小雪, 张志, 翟朝阳,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8 (1): 135-146.   DOI: 10.13209/j.0479-8023.2021.096
摘要567)   HTML    PDF(pc) (2477KB)(127)    收藏
对2000年以来基于遥感数据的红树林范围与种类识别的研究结果进行荟萃分析, 阐明红树林范围和种类识别精度的现状, 分析遥感数据源、分类算法、地物类型和物种数对总体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红树林范围识别的总体精度范围为55.7%~99.7%; 约66%的研究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开展, 且总体精度最高(75%~99.7%); 光学遥感与雷达数据融合可有效地提高范围识别的总体精度(>90%); 地物类型越简单(≤3种)或越复杂(≥6种), 范围识别的总体精度越高, 越稳定。红树植物种类识别的总体精度为 64%~98.6%; 空间分辨率越接近红树植物冠幅尺寸, 种类识别的总体精度越高; 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源中, 有短波红外波段的数据源种类识别总体精度高于无短波红外波段;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和植物特征信息有助于提高种类识别的总体精度; 种类识别算法以监督机器学习算法中的支持向量机(SVM)、最大似然分类(MLC)和随机森林(RF)算法应用为最广, 总体精度更高; 随物种数增加, 种类识别总体精度因遥感数据源和分类算法而异。红树林范围和种类识别精度还有提升空间, 遥感数据源、分类算法、地物类型和物种数均会影响识别精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深圳近海环境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
张海军, 史本宁, 焦学尧, 吴海轮, 周琳, 沈小雪,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 (4): 679-69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1.032
摘要685)   HTML    PDF(pc) (1327KB)(151)    收藏
通过文献检索, 分析深圳近海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 并采用WQI污染指数法、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分别对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生态风险评价, 得到以下结果。1) 深圳近海海域中, 西部水体中重金属Hg, Cu, Pb和Cd的含量高于东部, 可能与西部开发力度大、接纳污染多和深圳湾水体交换不畅等因素有关。2) 基于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WQI>1, 表明深圳近海无清洁水体; 近海海水重金属生态风险多处于高风险和中风险水平, 排序为Cu>Hg>Cd>Pb。3) 深圳近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 Cu, Zn, Pb和Cr含量由珠江口西北部上游向东南部海域递减; Hg和As污染集中于深圳湾和东部海域,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频繁的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且与海水中相应重金属的分布趋势一致。4) 深圳近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极高, 其中Cd生态风险最高, Cu和Hg次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2001—2017年中国近海水域赤潮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张善发, 王茜, 关淳雅, 沈小雪,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6): 1129-114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110
摘要1456)   HTML    PDF(pc) (1160KB)(329)    收藏
通过收集整理2001—2017年相关数据, 对我国近海海域赤潮爆发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 我国近海海域赤潮发生规律呈先增后减趋势, 2001—2005年, 近海赤潮面积和频次大幅度增加, 2006—2017年则明显减少。2008—2017年, 我国发生赤潮608 次, 引发赤潮的第一优势物种有65种。其中,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是引发赤潮次数最多的生物, 共计106次。各海区赤潮的影响因素有差异: 渤海区赤潮面积变化主要受营养盐和总氮影响, 东海区赤潮面积和次数变化与营养盐、总氮、总磷和亚硝态氮显著相关, 南海区赤潮面积变化与污染物入海量和CODcr显著正相关(P<0.05)。为进一步减少赤潮爆发, 提出我国近海海域赤潮防治建议: 建设在线监测站点, 采取因区制宜的管控措施, 加强源头排污管理, 完善应急响应体系, 进行海洋生态修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深圳市常见园林植物滞尘效应研究
殷卓君, 沈小雪, 李瑞利, 高辉辉, 于凌云, 周琳, 吴海轮, 曹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6): 1081-109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096
摘要784)   HTML    PDF(pc) (36922KB)(158)    收藏
以深圳市6种常见的园林植物为对象, 研究其单位面积滞尘量及其粒径组成特征, 探究植物叶片表面的微观形貌结构以及滞留颗粒物的组分和分布特征, 分析气象因子对植物滞尘的影响。结果表明: 1) 6种园林植物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排序为黄金榕(0.74±0.21 g/m2)>鹅掌藤(0.42±0.26 g/m2)>对叶榕(0.24±0.26 g/m2)>龙船花(0.20±0.07 g/m2)>沿阶草(0.18±0.10 g/m2)>鸡蛋花(0.15±0.10 g/m2); 2) 6种园林植物滞尘以粒径α>10 μm的颗粒物为主, 质量占比为59.21%~88.92% (黄金榕除外), 鹅掌藤对α>10 μm 颗粒物的滞尘能力最强(0.34±0.20 g/m2), 黄金榕对3 μm<α<10 μm (0.51±0.15 g/m2)和 0.15 μm<α<3 μm (0.14±0.07 g/m2)颗粒物的滞留能力最强; 3) 6种园林植物叶表面的气孔、褶皱、沟槽、絮状凸起和绒毛等微观形貌有利于叶片对颗粒物的截留, 叶片滞留颗粒物的元素组成主要为O, Si和Al; 4) 6种园林植物叶表滞留的大颗粒物(α>10 μm)易受风速和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深圳市园林植物配置具有指导意义, 并可为通过植物滞尘效应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湿地鸟类承载力评估与提升对策——以深圳湾福田红树林为例
吴海轮, 周琳, 徐华林, 沈小雪, 柴民伟,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6): 1056-1064.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066
摘要1052)   HTML    PDF(pc) (599KB)(203)    收藏
针对湿地生态健康评价中的鸟类承载力评估问题,建立底栖动物去灰分干重(AFDW)的换算方法, 优化湿地鸟类体型分类标准。以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为例, 通过计算底栖动物总资源量、可支持水鸟总热值和水鸟种群的野外代谢率, 评估福田红树林湿地的水鸟承载力。结果表明: 1) 福田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的总资源量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冬季(4.67×10kg)<春季(6.08×104 kg)<夏季(8.00×104 kg)<秋季(1.23×105 kg), 以秋季为例, 不同生境的单位面积资源量为红树林植被区(89.22 g/m2)>滩涂区(3.58 g/m2)>基围鱼塘区(0.22 g/m2); 2) 湿地不同季节可支持水鸟的总热值为冬季(1.03×108 kJ)<春季(1.36×108 kJ)<夏季(1.76×108 kJ)<秋季(2.70×108 kJ); 3) 福田红树林湿地水鸟种群野外代谢率为467.27 kJ/d; 4) 秋季、冬季和春季是候鸟迁徙期, 福田红树林湿地对水鸟的承载力分别为6431, 2438和3235只, 而实际观测数据高于研究结果, 说明当前福田红树林湿地对水鸟的承载力不足, 不能满足候鸟迁徙季节的鸟类食物需求, 湿地水鸟可能存在数量下降的风险。建议从加强红树林的保护与恢复重建、开展基围鱼塘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工程、强化鸟类和底栖动物的动态监测3个方面, 继续加大对福田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力度, 以期提高底栖动物总资源量, 进而提升红树林湿地的鸟类承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状况分析及治理对策初探
刘畅, 林绅辉, 焦学尧, 沈小雪,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 (6): 1085-109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087
摘要1546)   HTML    PDF(pc) (656KB)(262)    收藏
通过梳理粤港澳大湾区河流、水库、近岸海域的水体污染现状, 分析城市内涝、河流及入海口水量变化问题, 发现湾区水体污染主要由大城市密集的人口和工业活动造成, 不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和管理体系使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剧; 对生态用水的过度侵占是水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总结国际先进湾区完善立法、提高标准、控制排放和保护生态的水环境治理经验, 对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的进一步治理提出对策: 1)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污水处理; 2)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 3) 控制围垦, 加强生态保护; 4) 加快推进社会经济转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鸟类资源价值评估
公媛, 沈小雪, 丁欢,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 (6): 1078-108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085
摘要1023)   HTML    PDF(pc) (543KB)(117)    收藏
基于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鸟类调查数据, 综合评估湿地的鸟类资源价值, 包括鸟类经济价值、鸟类觅食的底栖生物价值、鸟类粪肥价值、控制虫害的价值、科研价值、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价值。结果表明,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鸟类资源总价值为32653.85万元; 鸟类经济价值和鸟类觅食的底栖动物的价值为鸟类资源价值的主要组分, 分别占60.50%和39.32%; 鸟类粪肥、虫害控制和科研等方面的价值均不足0.1%。研究结果表明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湿地中的鸟类资源价值较高, 但其社会服务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提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湿地面临的生态问题与保护对策
于凌云, 林绅辉, 焦学尧, 沈小雪,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 (4): 782-79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051
摘要1955)   HTML    PDF(pc) (521KB)(430)    收藏
总结三大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及其他典型湾区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在技术、政策和监管等方面的经验, 归纳粤港澳大湾区典型红树林群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现状,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各种污染物对红树林湿地的污染情况, 并结合大湾区未来发展规划, 对其红树林湿地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1) 恢复、重建红树林; 2) 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3) 加强管理、宣传和科普教育; 4) 加强科学、科技研究以及科学保护; 5) 建立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 加强大湾区联动合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退化秋茄林的补水修复实验研究
沈小雪, 姜立得, 陶佳伟, 于凌云, 牛志远, 陈志腾,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 (4): 699-70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046
摘要748)   HTML    PDF(pc) (7490KB)(115)    收藏
以陆化导致的退化秋茄林为研究对象, 通过周期性补水实验, 从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理指标的变化, 探明补水对秋茄成林的修复效果。主要结果如下: 1) 补水后沉积物的含水量、pH、盐度、总氮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高于对照组, 补水改善了沉积物的营养和盐度条件; 2) 补水修复显著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a 含量(P<0.05), 降低胞间CO2浓度, 有效地改善退化秋茄林的光合作用状态, 增强秋茄叶片吸收和转化光能的能力; 3) 对照组植物光系统Ⅱ(PS Ⅱ)最大荧光效率(Fv/Fm)显著低于0.8 (常用阈值), 说明陆域化的秋茄林已处于光抑制状态; 但补水后Fv/Fm显著提高(P<0.01), 接近0.8, 说明植物健康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4) 补水提高秋茄叶片PS 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效率, 显著改善双光系统间激发能分配的失衡状态, 有效降低天线色素热耗散, 光能分配趋于高效, 提高了叶片光能的光化学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 周期性补水是陆域化的退化红树林生境改善的有效修复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基于减压脱水干燥装置的高浓度切削液废水的处理及回收利用
范怡, 邹振东, 李瑞利, 吴晓芳, 邱国玉, 中村一彦, 高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6): 1267-1275.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69
摘要911)   HTML    PDF(pc) (2456KB)(178)    收藏

设计并改进减压脱水干燥装置, 改善金属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切削液废水的处理与回收工艺, 以期达到污水零排放和资源化的目标。实验结果表明, 减压脱水干燥装置对废水中总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超过99.38%, 对油脂类(n-HEX)、BOD5、CODMn、总氮、总磷、铜和锌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07%, 96.67%, 98.64%, 81.28%, 99.33%, 98.69%和99.79%。另外, 结合臭氧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 本装置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气味小, 噪音少, 不需要添加大量化学药剂, 占地面积小, 成本较低, 适合大批量地处理高浓度切削液废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不同生境类型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程珊珊, 沈小雪, 柴民伟,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2): 415-425.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61
摘要1086)   HTML1)    PDF(pc) (1352KB)(251)    收藏

在深圳湾红树林的鱼塘、白骨壤林和光滩3种生境中采集沉积物样柱, 分析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Cd, Cu, Zn 和 Pb)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并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3 种生境的沉积物在整个沉积深度(0~50 cm)范围内, pH从高到低依次为光滩>白骨壤林>鱼塘; 盐度、电导率和总有机碳(TOC)的高低顺序均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整体上重金属的含量分别为Zn 103.45~214.14 μg/g, Cu 70.92~133.50 μg/g, Pb 54.90~84.65 μg/g, Cd 6.57~7.25 μg/g。3种生境沉积物中的4 种重金属含量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 Zn, Cu和Pb在3种生境中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 Cd含量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其中, 鱼塘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最低(P<0.05); Zn和Cu含量随深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 仅Cu含量随样地和深度变化表现出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TOC在鱼塘重金属Pb积累中起一定的作用(P<0.05), 鱼塘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同源性。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 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Eir)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d>Cu>Pb>Zn。各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从高到低均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显示, 3种生境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达到高潜在生态风险级别, 主要来自Cd污染, Cu污染次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区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
牛志远, 沈小雪, 柴民伟, 徐华林, 李瑞利, 邱国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1): 137-145.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38
摘要981)   HTML11)    PDF(pc) (2959KB)(482)    收藏

2014—2015年对深圳湾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质进行定期监测, 分析水质状况的空间和季节变化特征。结合2009—2014年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水质监测结果, 阐明红树林水环境质量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1) 保护区内水体溶解氧(DO)普遍较低, 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物普遍超标, 其中TN, TP, COD和BO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的4, 2.6, 1.3和1.3倍, 富营养化程度严重, 枯水季的污染程度显著高于雨季; 2) 年际变化显示, 2009—2014年, TN和TP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BOD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 COD保持下降趋势; 3)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水质重金属污染已得到改善, 有机污染则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外源性污染物的输入是主要污染来源, 亟需采取控制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